2022年中国居民贷款同比少增4.09万亿元,同期新增存款17.84万亿元,这相当于平均每个国人往银行里存了一万多元,创下了央行有统计记录以来新高。
基于此,许多人期盼在疫情放开后,借助银行的“超额储蓄”,消费、经济、投资和出口等能够在解封的第一年实现快速恢复,就连许多国际品牌的CEO,也乐观看好解封后国内的消费品市场快速复苏。
(资料图)
但现实情况是,新年过后不少地方出现了工价下降、港口空箱堆积,消费复苏乏力的迹象。
这些迹象又再度导致了就业端的困难,就业困难又传导到消费端,两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报复性消费”来得并没有那么快。
申万宏源、招商证券等机构早在年前就估计,多出来的居民储蓄不是因为居民不消费或者收入高增而形成的所谓“超额储蓄”,而是不买理财、不买房子甚至卖房子或者不炒股以后,无处可去只能存银行的“避险资金”。
叠加房地产下行所带来的更大影响在于,在房贷给定、房屋价值缩水的情况下,居民负债率被动升高,导致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和投资信心减弱。
一个最简单直观的答案或许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清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认为,疫情之后经济之所以不能迅速复苏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几年国内经济体制、社会治理体制,还有很多具体的措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陈志武说,疫情之后国内经济复苏的程度,不管是外贸、国内的消费、投资、房地产市场,应该都比原来12月国内的专家还有国际的分析师预期都要低一些,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跟具体的措施发生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陈志武举例称,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电子游戏行业,还有像网约车,这些跟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高科技有关的民营企业,一夜之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还有普通家庭和个人,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前景、经济发展的前景一下子变得非常不确定。
而不确定性的增加、担忧的增加,使得整个经济的各个市场主体都变得没有信心,这个信心的下跌是根本的原因。
如果说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信心的丧失是底层因素的话,那么在我看来,还有一些更多的具体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忧虑。
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中小微企业损失其实很大很大,欧美依靠庞大的补贴让这些中小微企业得以存活,疫情一过去,这些小微企业就可以迅速恢复发展。
但我们在过去的三年,并没有给到中小微企业实质性的补贴,个人其实也是这样,所以去年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倒闭,虽然现在疫情放开了,一切都恢复正常了,但是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很难马上就恢复过来。
我们都知道,民营企业贡献了绝大多数的就业,一旦中小微企业大量倒闭死亡,那么就业势必出现困难,就业困难又会反过来影响消费,此消彼长之下,经济复苏反倒没有想象中来的那么快、那么激烈。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出口、投资和消费,一度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在今天我们会慢慢发现,不管是出口投资还是消费,这三者之间对拉动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都在不断下降。
首先是出口,今天我们看到港口造成的空箱堆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疫情后,由于各国逐渐开放,过去因为疫情被拉过来的市场份额,又开始重新朝着新兴市场回笼,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地缘因素的影响,订单外移、制造业外迁已经成为了一种小趋势,虽然不多,但的的确确正在发生。
过去因为疫情带来的订单增多,也会因为逐渐开放而减少。
其次就是投资,投资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带来利益最大化。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市场增量找到了尽头,投资带来的回报率也越来越低,市场的红利正在慢慢消耗殆尽,此时除非是人均收入的增加,带来市场的扩大,否则投资的回报率势必会不断降低。
在收入增长有限,创新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自然也会大大降低。
最后就是消费,消费最终我们还是需要依靠大众消费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而不是靠少数消费,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少数群体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
一个家庭再有钱,最多也就是三四辆汽车,再多不是买不起,而是放不下了,没有那么多车位停,到了今天,我们的汽车保有量虽然已经有4亿了,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汽车保有量差距依然很大。
本质上今天的汽车大降价,就是因为销量上不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买得起汽车的人,其实就那些,更多的人因为买不起或养不起汽车,导致汽车的生产过剩。
今天的消费市场,其实面临的就是“生产过剩”的问题,就是商品卖给谁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有钱人消费能力很强,但再强的消费能力,最多也就三四辆汽车、一天也就三顿饭,而消费的最终,依然需要依靠大众群体来带动,而不是依靠少数群体。
但三年疫情,受到损失最大的其实就是大众群体。
2020年疫情第一年过去后,绝大多数人的财富都受到了损失,只有那些富豪的财富实现了增长。
根据皮尤调查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1.5亿人跌出中产阶级序列,这是近三十年来首次人数下滑、规模也创下了新纪录。
皮尤研究中心对中产的定义是每天收入在10-20美元之间的人,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就是68-137元的收入。
对应的,亿万富豪榜则多出了493张新面孔。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在经济危机或面临大的不确定性事件来临的时候,富豪的损失一般都会更大,但事实上,由于普通人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弱,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因此在大的危机到来时,普通人反而最容易受到影响,
今天的我们在某种意义上身陷结构性危机之中,在外贸上劳动力成本越来越大,相对优势越来越低;在投资上也面临投入产出比低、投资回报率下降的问题;而在消费上,则由于收入不均和资产负债表而面临消费意愿不足。
我们期望于疫情结束后,消费能够迅速复苏,但实际的结果又和我们的期望大相径庭,究其原因,除了高增长的时代再也一去不复返之外,更多的结构性问题,还有待以后的我们去慢慢解决。
生产率的低下、劳动力的增长、投入产出比的下降等等,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对未来信心的不足,也将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的速度。
对于未来,我们只有审慎乐观,在恢复信心的同时,渴求变革,或许才能够真正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各项复杂因素。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