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姚龙华
近日,大凉山假公益团队的消息再一次上了热搜。原来,《中国新闻周刊》做了一个长篇报道,揭露了一些“网红”在大凉山假公益、真带货的扭曲行径,引发网友热议。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风土人情和地理条件比较特殊,曾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通过网络直播访真贫、探真苦,以助农、公益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本是一件大好事。
如今,在各大视频平台,仍活跃着很多带有“大凉山”标签的网红。然而,在大凉山网红圈,网红拍摄的视频“都有剧本”,早已成了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其中,有些网红的直播,“卖惨”是核心情节,“带货”是最终目的。而为了“卖惨”,找“最穷的人”,住“最破的土房子”,孩子哭不出来就掐,无底线贩卖他人苦难。目的只有一个,引流圈粉、博取同情,利用打赏、带货赚钱。
公益慈善是假,流量生意是真。一些网红主播拿捏住了人性中最本真的“善良”情感,无所不用其极地进行商业包装,让人们在获得帮助他人快感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收割流量、商业变现的目的。可以说,大凉山在网络世界里的流量热度,一定程度上是形形色色的假公益团队刻意炮制出来的“人造景观”。
善必以真为前提,正能量以真实性为根基。如果没有了“真”,那么“善”和“美”便是空中楼阁。“摆拍”“卖惨”大行其道,人们无法分辨真假,善良只能在一次次的信任崩解中被消耗殆尽,真正需要关注和帮助的人反而更容易“隐入尘烟”。
一些网红大肆渲染和虚构大凉山的贫困,打着大凉山旗号贩卖非本地“土特产”,不仅透支了网络舆论中的朴素善意,也伤害了当地民众的感情,还向外界传递了有关当地的错误信息,加剧了舆论对当地的刻板印象,对大凉山的整体发展有害无益。
更重要的是,一些网红摆拍卖惨的行为,不仅消费透支了社会公众的善意,还存在道德伦理与法律问题。他们把一些不明真相的老人小孩当成“演员”,将其直接暴露于镜头之下,毫无个人隐私和个体尊严可言。有律师指出,通过“摆拍”“卖惨”引流带货,在民事上属于欺诈,涉及金钱数额巨大甚至涉嫌犯罪。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一些网红为了流量而造假,打着公益之名带货捞钱,正如有网友所说,“这是作恶,不是行善”。即使会有一时的流量,也终将被其反噬。
图片:视觉中国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