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月初第一天,各家新能源车企争先恐后的发布终端成绩单,已然成为整个行业的既定规律。
而刚刚过去的周末,当我们还在赞叹类似埃安、理想般的品牌,销量再度创造了历史新高;还在欣慰类似蔚来、极氪般的品牌,走势与状态有所回暖之时。
优雅登场的比亚迪,则给了所有人一个“暴击”,潜台词好似在说:“身处全新赛道,你们都是弟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给予了它股价暴涨的回馈。
作为绝对底气的来源,6月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51,685辆。其中,王朝+海洋销量达到240,535辆,腾势(参数丨图片)销量达到11,058辆,出口销量达到10,536辆。
细分车型方面,王朝网汉家族销量达到23,206辆,唐家族销量达到12,657辆,秦家族销量达到44,239辆,元家族销量达到33,935辆,宋Pro销量达到16,453辆。
海洋网海鸥销量达到23,005辆,海豚销量达到31,140辆,海豹销量达到8,134辆,e2销量达到3,572辆,宋PLUS销量达到25,935辆,驱逐舰05销量达到10,222辆,护卫舰07销量达到8,037辆。
也恰恰基于上述表现,不禁再度感慨:“当下的比亚迪,所走的插混与纯电两条技术路线,极不容易的做到了齐头并进,没有太过偏科。”
去年年初,王传福所说的那段话:“我们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即将迎来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爆发。”同样,没有食言。
当然,看到这里,不免会有读者反问:为何这家车企会突然实现远超想象的量变一跃成为中国车市的引领者?
在我眼中,答案非常清晰。
就像曾经屡次分析过的那样:首先,从大环境来看,终端用户对于新能源车认知层面的积极改变,肯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其次,从企业本身来看,无论垂直供应链端,还是成本管控端,还是产品推新端,还是技术研发端,甚至销售网络端,比亚迪的每一步都在不断累积过后踩中了正确的节点。譬如,DM-i的热销,带动了EV板块的向上。
再者,必须承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于类似丰田、大众般合资品牌盲目崇拜的消失,以及家国情怀的崛起,同样成为了比亚迪热销的“助推剂”。
诸多风口与节点一旦被押中,就会形成正向循环。同时,身处全新的赛道,先发优势一旦被彻底建立起来,就会像是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最终,种种利好,促成了比亚迪难以复制的绽放。愈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出现太大偏差,其领先优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
而接下来的篇幅,更想讨论一个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都愈发关心的话题:你觉得比亚迪冲击年销300万辆究竟能完成吗?
实际上,今年1-6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近125万辆,同比增长95.59%,距离上述目标大概还有175万辆的差距。简单计算,下半年剩余的日子,每个月需要卖出超过29万辆新车。
毫无疑问,压力明晃晃的摆在那里。
尤其是纵观当下,差强人意的消费大环境,令很多终端消费者仍在持币观望。结合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上半年30万元以下新车累计销量为658.7万辆,同比增速仅有0.5%。
而这无疑是比亚迪深耕的主阵地。因此,今天文章主角首先需要考虑,怎样从一片不算富饶的土地中,继续艰难的挖掘“增量”。
其次,就拿刚刚上市不久的宋PLUS冠军版为例,去年可谓同级别没有任何对手。可到了今年,随着大家缓过劲来,纷纷开始发力,已然遭遇到了吉利银河L7、哈弗枭龙MAX的强力阻击。
与之类似,本以为会血洗A00级市场的海鸥,在上市后也遭到了五菱缤果的“硬刚”。汉家族、唐家族冠军版虽然均拿出了足够具有诚意的价格,可增势看似远没有想象中的乐观。
汇总而言,相比曾经的一车难求,比亚迪的产品更难卖了。当那些所谓的热浪逐渐消散,市场竞争与用户认知回到了更加理性的层面。
也恰恰基于这样背景,把视线重新拉回“冲击年销300万辆”的话题,更想说:“为了完成,可以肯定比亚迪会倾其所有,但是在此过程中绝无轻松可言,甚至遭到反噬也不一定。”
当然,接下来,如何保证DM-i混动系统的领先性?如何迅速补齐智能化部分的短板?如何保证经销商体系的稳定扩张?如何保证迅速量变之下的产品品控?如何保证冲高品牌的顺利推进?
每一个问题,同样需要比亚迪给出答案,并且事关重大、不容有失。
总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十分清楚地记得2022全年业绩报告发布后的说明会上,王传福曾信心满满的表示:“我们的目标,为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既然野心已经全盘托出,那么理应展现出与之匹配的筹码。
而当下的中国车市,无论承认与否,就是有成千上万双眼睛,死死盯着比亚迪,等待着它出现破绽与犯错,顺势给予精准一击。
所以想要守住来之不易的胜利,攀爬到更高的位置,今天文章的主角必须“小心驶得万年船”才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